<center id="kugge"><div id="kugge"></div></center>
<center id="kugge"></center><noscript id="kugge"></noscript> <center id="kugge"></center>
<center id="kugge"></center><samp id="kugge"></samp>
<optgroup id="kugge"></optgroup>
<center id="kugge"><div id="kugge"></div></center>
<optgroup id="kugge"><div id="kugge"></div></optgroup>
<samp id="kugge"></samp>

積分球式色差儀SCI/SCE的設計初衷與其在汽車內飾行業的應用

[摘要]

積分球光學結構的色差儀,在漫射方式下測量物體顏色,充分理解SCISCE模式的差異,并作合理選擇,能幫助測量者把握光澤度,皮紋對樣品顏色的影響。

[關鍵字]d/8°積分球,SCI/SCE,色差儀,汽車內飾,光澤度,皮紋;

[正文]

色是汽車內飾的裝飾特性中,能給人直觀視覺體驗的屬性,品質上屬于高關注度對象,顏色管理涉及在設計造型、配色開發,量產品控,終端客戶體驗這條產業鏈的所有環節。而汽車內飾材質多樣,工藝繁多,部品間顏色匹配的部位多,而且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工藝推陳出新,設計由簡入繁,使顏色管控更具挑戰性,如何高效的管理顏色已成為不可回避的課題。

在如今工業4.0大環境下,色差儀已成為快速準確定量并評判顏色的輔助工具,該應用能科學的規避人員經驗個體差異、光源環境影響對顏色評價造成的偏差,讓顏色溝通更客觀準確,更流暢自如。


市面上用于顏色測量的色差儀有很多,光學結構各有不同,具體需要針對部品特點選擇合理的色差儀。需特別注意,不同的光學結構的色差儀,測量相同樣品,數據是不具可比性的,因為光學結構不同(如積分球,單角度),儀器內置的顏色數據算法也不同。積分球式色差儀,就是其中一種光學結構,見圖1

積分球是一個直徑大于等于十幾厘米的中空金屬球,它的內表面涂布有高反射漫射物質,如硫酸鋇或聚四氟乙烯,理論上要求其不吸收光線如圖1,進入這個球體的光線經過多次反射后,照射在樣品上,這時可判斷來自積分球內不同角度的光通量均相同,達到完全漫反射狀態,后所有光線只能從測量孔、光源孔或鏡面反射孔射出積分球, 測量孔與法線夾角呈8°位置,而相對的與法線也呈8°位置的為鏡面反射光,此處有一開孔,為鏡面反射孔,見圖2,可根據測量需求,關閉此孔將鏡面光包含在測量內(SCI模式),或打開此孔將鏡面光排除在測量之外(SCE模式)。


其幾何條件縮寫如下:

d/8°i—漫射照射,觀察角度,鏡面光包括在內;即,SCISPIN

d/8°e—漫射照射,觀察角度,鏡面光排除在外;即,SCESPEX;

二者效果差異在于:SCI—測量物體表面真實色;SCE—測量顏色數據與人眼目視效果一致。

此種裝置初是由來自通用電氣的Arthur C. Hardy發明的(1935) [*],因為他注意到當觀察者觀察光滑樣品時,他們總是旋轉樣品以消除鏡面反射,顏色測量時,除去這部分光,得到的結果與目視測量有更好的一致性,這便是積分球SCI、SCE當初的設計初衷。

自1958年成立至今的半個多世紀,愛色麗(X-Rite)公司在顏色測量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積分球色差儀的新代表—Ci6X便攜式系列,Ci7XX0臺式系列—可實現SCI/SCE模式同時測量,其中Ci6X便攜式系列的積分球為SPECTRALON材質,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和疲勞性,同時提供參比光束的測量,優化信噪比,可實現更高的測量精度。


汽車內飾的特點是,對于觀察者而言,其反射光以漫反射為主,特別是前擋玻璃周邊的部品對光澤度的管控尤為苛刻如儀表臺,光澤度有相應的設計要求,若儀表臺表面光澤度過高,會在擋風玻璃上形成炫光和倒影,干擾駕駛員視線,同時過多的鏡面光線進入駕駛員眼睛,易造成駕駛員疲勞,這將嚴重影響駕駛安全性,所以,零部件制造商會根據圖紙光澤度要求對儀表臺進行消光處理,避免鏡面反射。


針對這樣的部品,各角度肉眼觀察,顏色并未有明顯差異,當然如果部品屬性有一定的光澤或者有表面有皮紋,還是會影響視覺對顏色的判斷,目視顏色感覺存在差異。1931CIE定義并推薦的積分球光學幾何條件的顏色測量儀器,則適用于這種漫反射的部品。

內飾部品多注塑件,皮革,織物,此類部品以漫反射為主,以注塑件為例,其工藝特點導致其光澤度不是一個穩定值,如注塑模具使用頻次的提高,注塑劑,脫模劑等工藝助劑的存在,均對部品光澤度的提高有貢獻,更主要的方面是圖紙設計要求,其光澤度在模具制作時已考慮其中。

顏色評判時,SCI模式下工程師可確定其材料的真實色,SCE模式下,得到的顏色數據則與目視感官一致;如此雙模式下,即使客戶給到的是沒有皮紋的標準色板來要求廠家配色,廠家提供皮紋品與客戶確認顏色時,也可以通過SCI模式準確的實現客觀顏色;另一方面,當SCI模式下的顏色數據與標準很吻合的前提下,若客戶目視判斷顏色有差異,需重新調準標準,也可以通過SCE的數據,確定調色方向,從而與客戶達成終的顏色標準,降低顏色評判難度,提高調色效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材質之間的顏色實現,理論上應以相應材質的基材制作標準色板,進行品控管理;因為材質不同,對光吸收性也是不同的,具體差異性,有待數據驗證!

測量實例:

1、汽車內飾頂棚ABS真空吸塑部品的顏色光澤度測量


1、黃2是同一張帶有皮紋的塑料板材,因加熱吸塑后拉伸量不同,導致皮紋深淺,光澤度出現差異,目視效果:21偏黃。差異(黃1-2數據顯示,二者SPIN模式下的Lab值相當,而SPEX模式下的數據差異與目視感覺相吻合。

2、汽車內飾門板下段PP注塑品的顏色光澤度測量


1、黑2是同一個部品的正反面(黑1:背面無皮紋;黑2:正面帶皮紋),目視效果:12黑,21黃;從“差異(黑1-2)”數據看,二者SPIN值相當,說明SPIN消除了大部分紋理影響測得了“真實”顏色,而SPEX值與目視效果一致,即測得的是表觀感覺;

注釋:

a、 以上寫真為手機拍攝,照片顏色與實際目視部品的顏色會有偏差,實物顏色以上述目視描述為準;

b、 以上數據由X-Rite公司Ci64UV機型測量獲得,該機型可同時獲取60°相對光澤度數據。

小結:

基于市場需求而設計開發出的SCI/SCE積分球結構的色差儀,在汽車內飾領用應用廣泛,在于它針對具有不同光澤度的漫反射部品的真實色和感官色的準確測量,不論是設計端,還是品控端,這種直接高效的數字化顏色管理方案,備受工程師青睞;

[*]Hardy先生于1935年發表在美國光學學會雜志《A New Recording Spectrophotometer》

[參考文獻](美)伯恩斯(Roy S. Berns),《顏色技術原理》,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0月版;

[微信、網站相關]: Why d/8 – 魔咖色域 (mycolordoc.com)

更多內容咨詢歡迎撥打愛色麗官方熱線:400-606-5155!



愛色麗色差儀

有問題? 需要報價? 聯系我們  400-606-5155

返回頂部
<center id="kugge"><div id="kugge"></div></center>
<center id="kugge"></center><noscript id="kugge"></noscript> <center id="kugge"></center>
<center id="kugge"></center><samp id="kugge"></samp>
<optgroup id="kugge"></optgroup>
<center id="kugge"><div id="kugge"></div></center>
<optgroup id="kugge"><div id="kugge"></div></optgroup>
<samp id="kugge"></samp>
亲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