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物體顏色的產生
大自然賦予了我們多彩的世界,讓我們的生活非常精彩。那么我們日常看到的物體的顏色是如何產生的?
物體顏色的產生
大自然賦予了我們多彩的世界,讓我們的生活非常精彩。那么我們日常看到的物體的顏色是如何產生的?物體顏色形成并被感知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光源,物體和觀察者。

我們看到的白光都是復合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混和而成的。

牛頓通過光的色散實驗發現并驗證了這個說法。在這個實驗中,白光從一側射入三棱鏡,經過兩次折射,在另一側折射出的光分解成了各種顏色的光。


根據不同波長的能量大小,可以繪制出這種光源的光譜功率分布圖,作為這種光源的特性表征。
2.物體
物體有很多特性,比如尺寸、形狀、光澤、手感等,其中還有一種重要特性是顏色。



由于這種測量需要復雜的照明系統和復雜的接受系統,數據量也將非常龐大,當前尚無完整的測量方案。
3..眼睛
眼睛是人類精密的器官之一,一般認為視網膜上有四種感光細胞,分別對紅、綠、藍、弱光進行感知,產生刺激,這種刺激后傳遞到大腦中進行混合,后產生顏色的感覺。根據色光加色法原理,這種組成結構可以對所有色光進行感知。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理也沒有兩雙相同的眼睛。所以即使相同的光射入人眼,不同人的感覺還是不同的。
當人眼某種或某幾種感光細胞產生損傷時,就會產生不同類型的色盲或色弱,從而造成顏色感覺偏差。有統計表明,12名男性中便有一名有色覺缺陷,而女性的比例則是1/255
4.顏色的產生
光源發出含有各色光的白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會對光進行選擇性的吸收和散射;散射的光傳播到人眼,刺激視覺神經從而產生顏色的感受。
所以我們看到的顏色(色光)并不是物體發出的,物體只是對光源的光進行了選擇性的吸收和散射;射入我們眼睛的光線其實是光源色光的一部分。
所以嚴格地講,我們看到的物體的顏色取決于光源的顏色,如果光源的顏色發生變化,物體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日常生活中我們說某一物體是什么顏色,指的是它在白光下我們看到的顏色。

是一款能在日光和其他照明條件下對大小物品進行準確色彩視覺評估的對色燈箱
小結
1. 物體顏色形成并被感知需要三個基本要素:光源,物體和觀察者。2. 白光都是復合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種類的光源分解出的各色光的比例是不同的。
3. 物體對光的鏡面反射、散射和吸收特性的差異造成物體顏色不同,這些特性在光的不同波段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角度的反應也不相同,這些就形成了物體的顏色特征。
4. 視網膜上有四種感光細胞,分別對紅、綠、藍、弱光進行感知,產生刺激,這種刺激后傳遞到大腦中進行混合,后產生顏色的感覺。
5. 我們看到的顏色(色光)并不是物體發出的,物體只是對光源的光進行了選擇性的吸收和散射。